向这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借点儿美。
一物一品彝文化,一针一线彝乡情。
手工艺的魅力,
在于每个作品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面孔。
以时尚之力,留住传统,留住记忆。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会喝奶就会喝酒,会拿针就会绣花。”
金永淑作为传播彝绣文化的先行者,
带着她所掌门的彝家公社来到了
上海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现场。
她身穿着一整套彝绣民族服装,
耳垂、手腕、脖颈佩戴着彝族传统的饰品,
在人群中相当引人注目,
活脱脱就是一个彝族文化代言人。
这次与她一起来的,还有几位绣娘,
她们带来的虎头图案的包包、
羽毛装饰的耳环、经典彝绣的鞋子……
精湛的技艺、精美的作品,让人们大开眼界。
说起12年前创立彝家公社的初衷,
金永淑很坦白地说,刚一开始,
的确是从经济因素上考虑的,
但是越做越觉得这不仅是生意更是事业!
为了寻找合适的绣娘以及珍贵的收藏品,
从25岁开始,金永淑就开始遍走楚雄的村村寨寨,
身材娇小的她吃了不少苦。
当她好不容易走进山寨里,才意识到,
“彝族妇女们平日里都以做农活为主,
闲暇时才聚在一起做针线活,
她们绣的每一件绣品都是
给自己或者亲人绣制的,
一针一线都有她们的感情,
若要出售,她们有许多不舍”。
在一个远近闻名的彝族绣娘家里,
金永淑见到一件精美绝伦的绣品,
爱不释手地将绣品拿在手中看了又看,
当她想高价买下的时候,
却遭到了绣娘的拒绝。
原来,这本是这个绣娘和恋人的定情物,
当她绣完时,她爱着的男人却因病去世了,
这件刺绣品成了她的唯一念想。
类似这样的动情故事,
在金永淑的走访中遇到了非常多,
“每一件绣品都不只是一个物件,
里面更融入了她们的情和爱、泪和笑”。
几经周折,几番找寻,
她终于在多个彝族村寨里选定了一批绣娘。
她常常住到绣娘家里,向她们学习刺绣技巧,
在金永淑看来,绣娘不仅是合作伙伴,也是姐妹。
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越做越强,
成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刺绣经营大户。
创立品牌是在2013年金永淑走出去,
参加多次展会以后才有的想法:
“当时我想的是不但要让外界能够记住彝绣,
更要让大家记住正宗的彝绣。”
在2016年2月的永仁赛装节上,
金永淑遇见了马艳丽。
马艳丽正在筹备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新品秀,
彝家公社得到制作秀上所需部分物品的机会。
历时三个月的设计、制作,
金永淑终于按马艳丽的要求提前寄到北京。
“我和马老师交流的时候,
更多的是告诉她我们彝族的一些故事,
我觉得这些才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
因为这些花纹和图案都是
绣娘们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并通过刺绣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彝族文化最传统的、核心的、
带有乡情的东西是要被尊重的。
她同意了我的说法,
也真正理解了我们彝族的传统文化。”
金永淑回忆道,
“我本身就是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绣娘,
只能用身边最真实的花草、最憨厚的大山、
最乡愁的故事去编织自己的彝绣世界,
以前从没有想过要让彝绣和流行结合起来。
直到我们楚雄州把彝绣作为产业打造以后,
在多方引导下才开始慢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比如说在色调、款式和实用性这些方面,
开发一些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
尽量与现代的生活相匹配,从而走进百姓生活”。
近年来,金永淑一有机会,
就会去国外参展和交流学习,
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把彝绣产品传出去,
自身的经营理念也在不断提高,
她不但看到了什么是流行和时尚,
也懂得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更明白了他们这一代人
对传承和推广彝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古老的彝绣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把沉淀在彝绣价值深处的工匠精神彻底挖掘出来。
生活周刊×金永淑
Q: 彝族刺绣的特色是?
A:从刺绣的类型、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上彰显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观。
一是图案丰富:刺绣作为一种标识性装饰纹样艺术,以图案的形式体现在纷繁绚丽的服饰体系中,所选择的图案取材广泛,上至日月星辰、云霞火光,下至山水花木、飞禽走兽,堪称千姿百态、包罗万象。
二是技法多变: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刺绣也就随着地域、质地、款式而呈现出不同的绣法。归纳起来,常见的主要有平绣、剪纸绣、堆绣、扣绣、盘花与贴布绣等。
三是风格多样:彝族刺绣除具有自身古老、质朴的艺术特征外,在配色上,大胆灵活,以体现富贵喜庆气息的红、黄、黑为主色调,又兼用表现力丰富的各种颜色,充分显现出彝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Q:未来有何发展计划?
A:打造刺绣品牌的关键在于,提升产品的内在文化品质,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完整的品牌系列。
1.文化性。彝族刺绣绣的不仅仅是商品,是彝族人的情怀,是彝族人的历史,更是彝族人的文化。
2.创新性。通过将传统彝族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符号相结合,着力挖掘古老彝族的根和魂,加大创新创意力度,今后,彝家公社所创新的每一类作品一定要具有正宗性和回味感。
3.传承性。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彝家人的根和魂,更是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保障,我们不但要传承彝族文化精髓,更要传承其民族工艺及技艺,在创新的同时,必须要遵守大自然规律,尊重彝族的传统文化,要让原本的正宗性保持和传承下去。
4.国际性。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把彝族刺绣及“彝家公社”文化品牌打出去,通过参加国内外展会,推荐彝族文化及彝绣产品,提高彝绣知名度,与国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推动彝族文化产业的兴盛发展。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15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